前言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且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而《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则指出,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
此外,据估计,全球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七分之一(14%)的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焦虑和抑郁约占这些确诊精神疾病的40%。
研究摘要
[1]益生菌是一类有益的微生物,因其在人体肠道中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而受到关注。有研究揭示了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即“肠脑轴”,益生菌能够在肠道内产生对大脑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和神经传递物质,通过肠脑轴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通过减少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调整肠道微生物群落来积极干预抑郁和焦虑。
[2]本研究采用凝结魏茨曼氏菌BC99和两歧双歧杆菌BBi32,探究其对抑郁焦虑症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展现出多重积极作用,两株菌株能相互配合,协同增效,减少抑郁焦虑症小鼠的犹豫和焦虑行为,调节抑郁焦虑症小鼠神经保护因子及激素水平和肠道代谢产物水平。
实验说明:对照组(CTL组)、模型组(dep组)、BC99组(记为S1组)、BBi32组(记为S2组)、市售凝结魏茨曼氏菌BNCC168437组(记为S3组)、复合菌组1(BC99+BBi32组,活菌数比为1:1,记为S4组)、复合菌组2(BNCC168437+ BBi32组,活菌数比为1:1,记为S5组)。
相关专利、临床试验结论
1.减少抑郁焦虑症小鼠的犹豫和焦虑行为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中跳下平台的潜伏时间变长,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在开放臂中的时间占比减少,表明增加了小鼠的犹豫和焦虑行为,在经过益生菌的干预处理后,该行为学指标趋向正常化,且BC99+BBi32组小鼠的变化更为显著。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的时间占比显著增加,在悬尾实验中不动的时间占比显著增加,这表明小鼠较高的绝望行为,是抑郁状态的典型表现。而在经过益生菌的干预处理后,该行为学指标趋向正常化,且BC99+BBi32组小鼠的变化更为显著。
2.调节抑郁焦虑症小鼠神经保护因子及激素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前体(5-HTP)、5-羟色胺(5-HT)的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皮质醇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血清皮质酮的水平出现了显著升高,这些变化表明抑郁状态下神经传递、应激反应和神经保护机制的广泛受损。益生菌干预后,抑郁焦虑模型小鼠的BDNF、5-HTP、5-HT、CRF、ACTH和皮质酮水平显著的恢复,甚至增强。结果表明,益生菌干预在恢复神经化学平衡、提升神经保护因子水平、调节应激激素反应以及促进情绪调节机制方面的潜在效力,且两菌联合的BC99+BBi32组的效果更优。
3.调节抑郁焦虑症小鼠肠道代谢产物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显著下降,这表明抑郁状态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代谢产物的减少密切相关,肠道-大脑轴在心理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益生菌干预后短链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BC99+BBi32组效果最为显著。这表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和促进健康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方面具有潜在效能。
总结